第一百六十六章:一败涂地-《明末重生之门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不,不可能,这不可能!”
    吴三桂疯狂的摇着脑袋,不愿意相信。
    天上的太阳升高几分,将大地彻底照亮。
    这个万物之母,可不会同情地上的搏杀。
    “对准军营,开炮,大人令,不计其数的轰炸!”
    城头上的赵大顶将手中的腰刀高高的举起,指着前面的明军军营,大声喊道。
    “嘭!”
    一个煤气罐大炮冲天而起,那笨重的身体在半空中看起来很慢,但呼吸之间,就落在了一处营帐中。
    营帐中的士兵正聚在一起耍钱。
    一张低矮的桌子上放着几个破碗和木头现雕的骰子。
    十几个衣甲整齐的士兵聚在桌子前,嘴里喊着“大大大,小小小”之类的话。
    这些士兵便是军头们的家丁。
    能住在营帐中的士兵,基本上都是军头的嫡系。
    杂牌兵和裹挟而来的百姓哪里会有营帐,晚上睡觉时能有一把稻草都算不错了。
    本就打满补丁的营帐实在拦不住这颗巨大的炮弹。
    一个硕大的蓝色罐装物体,准确无误的穿过顶棚,砸在了他们面前的桌子上。
    他们还没有什么反应,炮弹接触的一瞬间,便爆裂开来。
    “轰!”
    火焰升腾,这个营帐硬生生的直接从地上被抹除,里面的人在消失前一刻,还沉浸在耍钱带来的短暂愉悦当中。
    明军们的营地驻扎很有特点,以主将为中心,按照士兵嫡系程度逐渐散开。
    最中间的位置,往往是连片的营帐。
    这无异于直接向城头上的炮兵说,我们这些人就在这里。
    炮兵们对那些连片的营帐挨个点名。
    隆隆炮响和火光,让明军彻底的乱了。
    仅仅一轮,就有很多士兵绷不住,撒腿就往回跑。
    指望一群乌合之众顶着炮火进攻,还不如指望母猪能上树。
    最惨的还是左良玉。
    这个家伙可不是什么好人,从他起兵以来,死在他手中的百姓,都快要和建奴比肩。
    崇祯十五年,他的恩师侯恂被崇祯以兵部侍郎的身份,总督保定等七镇兵马,节制左良玉之兵。
    当时,左良玉已经做大,不受崇祯控制。
    只有这个侯恂,还能控制他。
    侯恂也是个狠人,以各种借口,向崇祯索要军饷。
    崇祯被逼无奈,只能捏着鼻子认了。
    死磨硬凑出五十万两白银,作为军饷,以解左良玉无饷之急。
    只可惜是水花镜月,被各部侵占侵吞。
    后来,左良玉和李自成大战于朱仙镇,大败而归,怕崇祯问责,纵兵劫掠于武昌。
    夺漕粮、掠人口,将一大重镇硬生生烧成了白地。
    一路败退一路抢,硬是被他拉出了“二十万”大军。
    后来因为和南明朝廷分赃不均,以“清君侧”之名造反,征讨马士英。
    临走之前,纵兵烧毁、劫掠作为老巢的九江城。
    九江城自此化为白地,尸骨借天,孤魂野鬼萦野。
    此人对百姓之狠辣,世所罕见。
    也是因为他的内斗,以至于建奴趁机南下。
    左良玉和南明的灭亡,有着直接的原因。
    屡屡罪行,罄竹难书。
    不过,这次,好运没有眷恋他。
    昨夜笙歌时久,腰膝酸软甚是劳累。
    当连连炮火将他从睡梦中惊醒时,一发火箭弹,落在了营帐中。
    虽说没有被当场炸死,但爆炸产生的火焰,将他团团围住。
    身上裹着的上好被褥成了“帮凶”,粘在他的皮肤上燃烧。
    在阵阵的哀嚎声中,这个刽子手一般的人物,化作了一团黑炭。
    说难听点,盘踞在潼关之外的将领,隔一个杀一个,都不带有冤枉的。
    明末之烂,文官武将道德之沦丧,世所罕见。
    从文官到武将,再到鞑子建奴,就没有一个好东西。
    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洪承畴这个老家伙。
    他可领教过孙杰的厉害,见势不对,直接开溜,跑的比兔子还快。
    只可惜,孙杰早就在对面静等了。
    吴三桂从来没见过这种火炮,相距这么远,威力还这么大,被一阵狂轰乱炸之后,彻底的慌了神。
    带着几个亲兵,在军营中到处乱窜。
    他倒是想收拢兵马,可压根找不到。
    左边闪现出一团火光,爆炸的冲击波将他震倒。
    刚刚爬起,破碎血肉从天上洒落。
    这般场景,便是做梦也不曾见过。
    第(2/3)页